自貿區助力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
2013-09-29 08:16: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根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將探索在自貿區內設立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和資源配置平臺,開展能源產品、基本工業原料和大宗農產品的國際貿易;擴大完善期貨保稅交割試點,拓展倉單質押融資等功能。要提升國際航運服務能級。業內人士表示,上海自貿區建設將有力提升中國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和國際航運市場上的地位,并為上海與香港兩地港口進行航運中心互動提供良好的制度與政策環境。
打開大宗商品新格局
自貿區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將對外開放,大宗商品交易將完全實現國際化。開展能源產品、基本工業原料和大宗農產品的國際貿易,將使國內外商品完全自由流通,不受關稅壁壘等方面限制,大宗商品貿易將越發活躍,刺激商品的流動,商品價格更加市場化。
自貿區還將擴大完善期貨保稅交割試點,拓展倉單質押融資等功能。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表示,這將促進自貿區大宗商品物流的進一步發展,自貿區將吸引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等機構設計交割庫,倉單融資將越發活躍,商品金融化趨勢將進一步加強,商品價格將越發受到內外幣利差和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
程小勇表示,自貿區將成為全球大宗商品的集散地,大宗商品定價權將進一步東移。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鼓勵金融市場產品創新,期貨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有助于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更趨合理。
助力建設國際航運中心
與大宗商品息息相關的是航運。方案提出,要積極發揮外高橋港、洋山深水港、浦東空港國際樞紐港的聯動作用,探索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運發展制度和運作模式;積極發展航運金融、國際船舶運輸、國際船舶管理、國際航運經紀等產業。
具體開放措施包括:放寬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國際船舶運輸企業的外資股比限制,由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制定相關管理試行辦法;允許中資公司擁有或控股擁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試外貿進出口集裝箱在國內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間的沿海捎帶業務;允許設立外商獨資國際船舶管理企業。
上海社科院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尤安山表示,上海自貿區的開放措施比以往膽子更大,有較大突破,這將形成制度效應和改革紅利,并且自貿區先行先試的經驗是可復制的。方案為上海航運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國務院此前提出到2020年把上海建成國際航運中心,自貿區方案的出臺可以助推這一目標早日實現。
對于上海自貿區是否會沖擊香港航運業,尤安山表示,香港航運中心已建成很長時間,盡管目前香港的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三位,上海則連續三年居于全球第一位,但自貿區出爐后并不意味著香港會進一步落后。上海背靠的腹地寬廣優勢是香港不具備的,而香港作為轉口港的優勢是上海不具備的。
航運專家指出,從區域來看,上海港口輻射長三角地區,香港輻射華南地區,兩個地區并不存在惡性競爭。上海自貿區建設在制度上的突破,會為兩地航運中心良性互動發展提供更好的制度和政策環境。